第八份工 ( 五 )
改革開放初期, 叫做 " 摸著石頭過河 ", 走一步見一步, 邊走邊學邊總結經驗, 正式改革開放始於1979年, 百廢待興. ( 粉碎四人幫之後的頭二三年主要工作重點於撥亂反正, 糾正平反冤假錯案, 將思想引導到實事求是的正確方向上來 ).
由於每天賺著六毛錢工資, 又要坐船過海, 又要吃飯, 又要買點用的東西, 還要抽煙 ( 當然是劣等煙絲自已手卷 " 喇叭牌 " )...... 真的叫 " 捉襟見肘 ".
大哥上山下鄉後, 多數人都調回城了, 剩下些黑類的子女呆在大山溝里, 後來媽媽只好在75年提前退休, 換大哥回城,
本應補員回輕工業局屬下的工廠 ( 政策如此規定, 且針織廠屬輕工業局管 ) , 但因家庭出身問題而給調包去建筑公司當地盤泥水工人, 有去勞動局計較, 回曰 : 你們這類人, 能讓你們回城已是體現黨的寬懷偉大了, 還敢計較, 真自不量力. ( 可當初下鄉是叫 " 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偉大號召 " 的, 怎麼要回城就要 " 寬懷施舍 " 了, 這就是那年代的 " 政治 " ),
大哥當泥水工一個月也只三十來塊錢, 且做粗工, 擔擔抬抬, 消耗大, 費用也大, 且也要準備籌 " 老婆本 ", 年紀也大了, 對象也找著了.
沒辦法, 窮則思變. 兩兄弟只好刮家里的油, 刮家里的豬油, 菜, 蛋, 面條, 中午在廠里或工地里自已煮麵湯吃, 為的是省下二毛錢. 多籌二毛錢 " 老婆本 ". ( 有時沒菜沒蛋, 則摘幾葉師傅們在車間旁空地上種的 " 銅窩菜 " 煮麵湯吃 ).
78年大哥的女儿出世後, 為方便媽媽照顧孫女, 大哥搬回家住, 因家里只一房一廳, ( 約二百多呎, 沒廁所, 上廁所要到幾十米外的公廁 ), 要住六口人, 搭了個小閣樓 ( 那年代. 幾乎人人都擠著住, 因政府幾乎都沒蓋新住房, 因為-----一窮二白 ), 爸媽住閣樓, 我當 " 廳長 " ( 當大官了 ).
住. 確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, 政府絕不可能派房子, 而工廠本身資金有限, 有的工廠勉強蓋了點宿舍, 全廠上下爭崩頭, 有的要等幾年或十幾年, 還不一定可輪到.
錢. 也是個大問題, 袋子里幾乎空空如也, 靠這一點工資, 勉強養活自已, 老婆本從哪里來?
要面對這擺在面前的現實, 而這是幾乎沒法解決的現實, 惶論娶老婆, 就是長期當 " 廳長 " 也不是辦法.
那年, 舉家移民香港的堂姊回廈門探親, 爸爸向堂姊提出幫我申請去香港定居之事, 堂姊欣然答應協助!
7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